【肇事預防之三:開車上路不可為之事項】
loading

車博士專區
MASTER

 
→ 肇事預防之三:開車上路不可為之事項

愛車朋友大家好!預防肇事才能平安回家,今天的節目時間我要再來談談開車上路不要做的事項,來幫助大家作車輛肇事預防。

  1. 不要一面開車,一面吃東西、喝飲料,因為這樣你就無法用兩隻手來開車了,而且容易造成分心,萬一食物掉了或飲料打翻了,你要怎麼處理呢?另外如果將喝完的瓶罐丟在駕駛座的地板上,隨著車子的運動滾到煞車或油門踏板那邊妨礙到開車操作怎麼辦?
  2. 行車途中不要抽煙,因為點煙和熄煙的動作會讓你分心,而且萬一煙頭掉了,你是揀還是不揀呢?此外煙味會污染空調及車廂內裝,是不容易散去的。
  3. 在座位上及後擋風玻璃下不要亂放、亂堆東西,以免一緊急煞車到處飛揚亂竄,影響到開車安全。例如你在後擋下放了高爾夫球鐵桿,一煞車飛起來,就有可能打到你的腦袋。所以最好將物品放在行李箱或是車廂地板上。
  4. 不要緊跟在人家的車屁股,以免前車一緊急煞車,你就kiss上去了。在塞車路段行駛,起碼要保持能夠看到前車後輪的距離。如果你發現後車緊貼著你車屁股怎麼辦?千萬別用煞車的方式來警告對方,因為萬一後車沒有準備,愛車就會遭殃了。最佳的對策是變換車道或靠右行駛讓他超車,或是開快一點,遠離他的糾纏。
  5. 不要久待人家的死角區,例如車頭緊跟在左前車的後門處平行,這樣就會陷入前車右後視鏡的死角,他看不到你,一旦往右變換車道,就容易會與你接觸了。
  6. 在高速公路上儘量不要與隔壁的車子平行,一方面有氣流真空效應影響車身穩定,二方面也會妨礙其他車輛的超車。騎機車也是一樣,雙騎或車隊在車道上要前後成一路縱隊,不要並排騎駛,這樣是容易出意外的。
  7. 不要吝嗇開大燈、緊急閃燈及方向燈,讓人家容易注意到我們的動向才有安全。例如:天色或氣候一變,或行駛山路,或只有一線道之小路,就把頭燈開亮;在路肩暫停,甚或並排停車也都不要忘了開啟緊急閃燈。
 
→ 車輛新知:可以降低視覺盲點的新車配備

我曾經參與鑑定過一起倒車時撞傷80歲老太太的事故,肇事者說他有鳴喇叭,而且速度非常慢,那為什麼還是撞到站在車後的老太太呢?就是因為疏忽,沒有注意到車後的人影。如果該車配備有倒車雷達及車後攝影機的話,就可避免這場車禍了!根據美國《消費者報導》雜誌的資料,美國每週因倒車輾到而須送醫急救的小孩,約有四十八人;開車的大多是父母親或其他親戚,同時,事故喪生率也一直攀升。2002年,至少有59名兒童被倒車輾斃;到了2005年,則上升至100人。這一點應跟休旅車及廂型車的流行有關,這些車種比較高,車尾盲點範圍,較小客車大得多;如果駕駛身材不高,而待在車後的人又比較矮小的話,那就更容易肇事了。

如今女性車主及駕駛人愈來愈多,而女生開車的特性是比較戒慎恐懼的,而且媽媽開車出門時也經常會帶著幼兒。為了增進行車安全,不要發生在起步或倒車時撞到臨近愛車行人的意外,我建議大家在購置新車的時候,尤其是婦女同胞,一定要將有無可以降低視覺盲點的配備列入選車的重要考量。

我太太在去年添購了一輛休旅車,由於她個頭不大,除了原車就有的前車駐車雷達及倒車雷達之外,我還特地要求加裝車後攝影機及倒車顯示器。她說有了這項安全配備之後,她在倒車的時候心裡就踏實多了,不再怕有人或東西擋在三個後視鏡的死角區了。而且在倒車入庫或在路邊停車的時候,加上倒車雷達的警告,也比較能夠抓住安全間隔,不再讓愛車後保桿擦撞得傷痕累累了。

最近我去逛某國產車店,發現有一款淑女特仕版的小車,不但有前車駐車雷達及倒車雷達,靠近前後障礙物時會主動警告提醒,還有雙曲率後視鏡,把視野角度放大,有效地減小了死角的範圍。而更讓人欣賞的是它還特別搭贈全彩後視鏡倒車顯示器,讓你輕鬆掌握車尾狀況,不再有倒車安全顧慮了。


 
→ 回答聽眾問題:我有一部十年老車,最近下雨天發生關閉雨刷後,雨刷立即停在擋風玻璃上,不像以前會回歸定位,這是為什麼?

我有一部十年老車,最近下雨天發生關閉雨刷後,雨刷立即停在擋風玻璃上,不像以前會回歸定位,這是為什麼?

好,我愛車的雨刷系統蠻複雜的,不但有慢速、快速的選擇、還有間歇式自動控制的功能,它在前擋風玻璃上設置有雨勢大小感應器,在下大雨的時候會自動提高雨刷刮動的速度,雨勢變小了,或下毛毛雨,就會轉成間歇式的啟動模式。不過,不管是那一種的雨刷控制的設計,雨刷都會在你關掉雨刷電源開關時,自動回歸到邊角的定位才停止,也就是雨刷不會停留在擋風玻璃中間的位置,影響到我們的視線,除非是你未關雨刷,而先去轉動車鑰匙,將引擎熄火,才會讓雨刷停留在前擋的中間。

原來雨刷之所以能夠左右刷動是靠一個電動馬達來帶動的,而控制馬達通不通電有三道開關:一是車鑰匙開關、一是在方向盤上的雨刷撥桿開關、一是雨刷馬達上的雨刷回歸定位開關。當引擎發動時或行車時,車鑰匙是開啟的,雨刷作不作動要看雨刷撥桿開關有沒有開上?雨刷刮動後,你想關掉,將方向盤上雨刷撥桿往上撥動即可關掉雨刷馬達電源,但這時雨刷如果不在前擋風玻璃上停桿的位置,它就會繼續刷動一直到達兩邊的停桿定位才會自動停止,這就由雨刷回歸定位開關來節制了。有的車是用凸輪式的機械式控制,有的車則是用電子式自動控制的。

愛車發生雨刷不會回歸定位的毛病就出在這個雨刷馬達上的雨刷回歸定位開關壞掉了。這就得去修換這個定位開關或更換整組雨刷馬達總成了,由於愛車已老,如果想省錢可到汽車報廢處理廠去找同型車的雨刷馬達來拆換。

最後教大家一個保養愛車雨刷馬達的撇步:電動馬達剛一開動時吃電最兇,所以減少其開關的頻率,馬達才會長命;建議大家雨勢變大時就將雨刷撥桿從間歇式控制轉到慢速控制位置,讓馬達持續運轉來減少其開開關關的次數。

 

 
→ 汽車儀錶介紹1:引擎轉速錶之工作原理及保修常識

今天的節目時間我要來作愛車儀錶的介紹,今天先談引擎轉速錶之工作原理及保修常識。

不久前我去了一趟越南,所搭乘的遊覽車的車速錶壞掉了,而運將照樣飆車,不怕警察抓超速。導遊說來往車輛都會守望相助,迎面而來的車子會用手勢或閃燈來警告你前面有警車,立刻讓我回憶起30年前開1號省道回南部老家的情景。其實所有旅客中大概只有我知道,那位運將是有恃無恐的,因為他只要看引擎轉速錶就知道車速多少了。在變速箱的每個檔位,車速和引擎轉速之間是都有一定關係的,例如我們在高速公路上自排進入4檔位,飆到100公里時速時,轉速錶相對應指在2600轉,這個關係就是固定的。現在大多數的自排車,除了手自排車,在儀錶板上並沒有在1234那一個檔的顯示。如果你有車速與引擎轉速和檔位關係概念的話,那麼只要看轉速錶指針的變化,就可以很快地揣摩出變速箱現在已進入那一個檔位了。

引擎轉速錶的工作原理很簡單:先測量每分鐘單位時間裡有多少脈波訊號?再除上引擎轉一圈有多少脈波,就可得出每分鐘多少轉的訊號,然後將此訊號轉換為通往轉速錶中線圈的電流強度,就可改變線圈磁場強度,與錶中永久磁鐵產生吸排作用,指針就會轉動起來。轉速愈高、脈波訊號愈多,通往轉速錶線圈的電流就愈強,磁力愈大,指示的刻度也就愈大。以前的汽油車,與轉速有關的脈波訊號是取自於點火線圈的斷電頻率,而柴油車沒有點火系統,就取自發電機的交流脈衝頻率。現代電腦噴射車大多在引擎曲軸皮帶盤那邊設有轉速感應器,電腦會直接提供轉速脈波訊號給轉速錶。

瞭解轉速錶工作原理之後,一旦踫到轉速錶罷工,就比較容易找到故障原因所在了。例如轉速錶指針時跳時停,或亂跳亂停,很可能就是脈波訊號斷斷續續,或是錶中線圈通電不良,我們可去檢查相關的各電線接頭看有無接觸不良狀況?轉速感應器或轉速錶本身有無故障?

 

 
→ 回答聽眾問題:我車的油箱最近有漏油現象,經師父檢查說是油箱鏽穿的結果,為什麼油箱會腐蝕?又如何來作預防呢?

我車的油箱最近有漏油現象,經師父檢查說是油箱鏽穿的結果,為什麼油箱會腐蝕?又如何來作預防呢?

好,一般的汽車油箱是由鋼皮製成,內壁再鍍錫或錫鉛合金以防腐蝕。而油箱中焊有隔板,除了可增加油箱的強度之外,尚可防止燃油在車子運動時搖晃太過劇烈而產生令人耽心、不悅的聲浪,也可避免產生過多的油氣及靜電以提高油箱的安全性。

油料中或多或少含有雜質及水分,愛車經過無數次的加油之後,難免就有水分及髒東西沉積在油箱的底部。汽油成分複雜,主要成分為碳氫化合物,並含有微量的硫及氮,如果不幸又去了不肖加油站加入來路不明的不良油品,那愛車油箱裡頭就會有一定量的水分及腐蝕性的物質。而現在很多電腦噴射車又都將汽油泵浦、汽油濾清器及油面高度計等電器沈入油箱。於是就提供了油箱金屬產生電化學反應的環境,日久天長,油箱慢慢地就會被腐蝕而穿孔了。油箱除了這種由內往外的腐蝕之外,尚有由外往內的外部侵蝕鏽穿。油箱裝在後座下的底盤上,又有加油頸管連至後輪葉子板上,車子開動後,就會有很多的灰塵、污水、濕氣、鹽害及酸害的物質與油箱外部接觸,而我們又罕於清理保養,時間一長,油箱外部,尤其是加油導管的地方也就容易生鏽腐蝕了。

瞭解了愛車油箱會腐蝕的原理之後,怎樣去作預防就了然於胸了。我有幾點建議:1、要慎選加油站,嚴防加入不良的油品。2、可定期加入油路拔水劑,利用其親水性,將油箱中的水分帶到引擎那邊燒掉。3、如果愛車油箱有放油螺絲,那麼可以定期作水分及沈澱物的排放,這是最有效的;但現在很多車子的油箱已不再設置放油螺絲,那就比較麻煩了,不過可以請車廠代勞清理油箱。

為了解決油箱腐蝕問題,現在已有一些車種採用了非金屬材質的油箱,例如用合成塑膠、玻璃纖維等,不過成本比較高,也許在未來會盛行。

 

 
→ 租車上路,不可不知的事

今天我要談的主題是在台灣租車上路,不可不小心的地方。在美國租車也許由於歷史悠久、競爭劇烈,人家不會小家小氣地限制一大堆,還車時也不會吹毛求疵亂挑剔,往往還會給你驚喜,例如你預約的車種租光了,就會以同樣價錢給你一輛更高級的車子。我上次在夏威夷,原訂的車子是像Lancer的小車沒有了,他們竟然給我一輛野馬牌的敞篷車,在藍天白雲下開得好不暢快!不過,在台灣租車,相信許多人都有過痛苦的負面經驗。以下是消基會所提供的租車上路應注意的事項,請消費者應多加留意,以免招來麻煩:

  1. 在租車前,應該隨同業者仔細檢查車況,也務必要在定型化契約上詳細記錄車體上原有的損傷,以免事後衍生爭議。有些業者會在租車前表示「只要不是太嚴重的刮傷,一些小細痕都沒有關係」,因此記錄得比較馬虎,消費者也不以為意;等到還車時,雙方卻產生了認定上的歧見,究竟那些刮痕是新的、那些是原有的?以及怎樣的刮傷才算「嚴重」而需要賠償?因此,消費者唯有事前仔細檢查,並要求業者詳實記載才是上策,寧可先多花點時間,免得後續麻煩不斷。
  2. 加買保險可減低賠償負擔,最好在租車時一起購買甲式車體損失險和竊盜險;一般來說,租車時每天多花4、5百元,就可以買到安心,就算發生事故,或停車路邊遭人破壞,也有保險公司出面代償,能降低不少風險。
  3. 租車時如被要求簽本票,請格外小心本票在法律上的效力,千萬不可簽署未填具金額的本票。目前許多大型連鎖的租車公司僅要求客戶留下證件影本,不需簽立本票或押證件,不過其租車的費用也相對較高,消費者不妨自己多衡量。
  4. 多打聽尋找有口碑且有政府合法立案經營的租車公司。一般來說,正規的租車行都有營利事業登記證、汽車運輸業營業執照等證件,行照上也均有註明是租賃車輛,而且車牌的英文字母是兩字相同的(例如AA),否則即屬於私人車輛。
 
→ 回答聽眾問題:我妹買了一輛中古的二行程機車,在行駛時會冒出很多白煙,而且機油用得很兇,一個月要加兩三次,有時又很難發動,不知是怎麼回事?

我妹買了一輛中古的二行程機車,在行駛時會冒出很多白煙,而且機油用得很兇,一個月要加兩三次,有時又很難發動,不知是怎麼回事?

好,二行程機車與四行程機車在引擎的構造上不同,它沒有進、排氣門,油底殼裡頭也不加機油,引擎機油必須摻在汽油中,在進氣過程中先進入油底殼,這時可去潤滑連桿與曲軸的軸承,接著經掃氣孔進入燃燒室,附著於汽缸壁來潤滑活塞等機件。所以在火星塞點燃油氣爆炸時,摻在汽油中的機油必然參加燃燒,必然無法完全燃燒,必然會冒出藍白煙,必然無法通過愈來愈嚴的機車排煙標準,而必須自市場上消失。

早期的二行程機車像偉士伯等是到加油站去加預先摻好的機油汽油,但油箱中的機油與汽油會隨時間而逐漸分層,造成混合比率不均勻,於是在街頭我們經常看到冒出大量白煙的二行程機車,像是放煙幕彈一樣,非常惹人厭。而且在出門上班要騎時,也經常發動不了引擎,相信這是很多中年人都有的記憶和經驗。機車廠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推出了現在二行程機車常用的機油、汽油分流設計,機車上有兩個油箱,一個裝機油、一個裝汽油,在儀錶板上也多了一個機油量不足的警告燈;除了汽油泵之外,也多了一個機油泵,由它打機油去潤滑汽缸壁及油底殼中的機件。如此大大改善了二行程機車冒濃煙的問題,而後來又應環保要求在排氣管作了一些廢氣處理,再加上50cc以上的機車幾乎皆採用四行程引擎,所以現在街上除了老舊的二行程機車之外,已幾乎看不到冒濃白煙的機車了。

令妹的中古二行程機車在行駛時會冒出很多白煙,而且機油用得很兇,一個月要加兩三次,有時又很難發動,就是這個機油泵浦的控制出了問題,打了太多的機油進入汽缸。也許是與油門轉把的連動裝置失調了,導致出油量過大,可到機車行請師父作調整,或是修換相關的零組件。

 

 
→ 汽車保險常識1:行車潛在的責任風險

今天我要談的主題是開車上路所潛在的責任風險,以及如何來做因應。民國90年間曾發生一起乘客開車門未注意後方來車的車禍,導致一輛機車撞上車門,使後座乘客從機車上彈落地面重傷,成為終身植物人。事後家屬向法院申請民事賠償1,300萬元獲准,由汽車車主與乘客負連帶責任,在扣除強制汽車責任保險的理賠保額後,肇事者尚須負擔1,000餘萬元的賠償責任。此一賠款案例,使肇事者工作一輩子也償還不完,除了受害人家庭破碎外,也讓另一個家庭的生計陷入困境。

我們開車上路是有相當風險的,如果不幸發生車禍,傷及無辜的第三者或造成車輛財物的毀損,而肇事責任又在我們身上的話,那就必須負起刑事責任及民事的善後賠償責任。惟有投保汽車責任保險,才能做有效的移轉,減輕我們的負擔。

汽車責任保險可分為「強制汽車責任保險」與「任意汽車第三人責任保險」兩種。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是政策性保險,旨在保護車禍受害人的基本求償權益,由政府以立法方式強制汽、機車所有人參加投保;而任意汽車第三人責任保險的功能,係在強制險之外,車主考量自身的財務能力與行車事故風險,另外向保險公司投保,以移轉賠償風險責任,保額可由車主訂定,並無強制或強迫性。

以國內來說,車禍死亡案件的和解金額平均每人約350萬元。以目前實施的強制汽車責任保險制度,每人定額150萬元的車禍死亡理賠金額上限來看,肇事者尚須自行承擔200萬元賠款,對一般人而言是相當大的經濟負擔。因此,除投保強制汽車責任保險外,車主最好能另外購買任意汽車第三人責任保險,以提高肇事責任的清償能力、減輕行車事故的風險責任。

由於任意汽車責任保險的保障範圍,並不包括己車之乘客及駕駛人,因此可再加保「汽車第三人責任保險乘客體傷責任附加條款」及「汽車第三人責任保險附加駕駛人傷害保險及傷害醫療給付附加條款」,以擴大保障對象。

(本文取材自消費者報導雜誌306期)

 
→ 回答聽眾問題:我愛車的後輪發生內偏磨,去輪胎店檢查說是定位跑掉,可是我到原廠檢查,他們說後輪定位是固定式的,不可能跑掉,這是怎麼回事?

我愛車的後輪發生內偏磨,去輪胎店檢查說是定位跑掉,可是我到原廠檢查,他們說後輪定位是固定式的,不可能跑掉,這是怎麼回事?

好,現在到輪胎店作輪胎定位都是作所謂的四輪定位,也就是不光是作前輪,也要作後輪的定位。主要是調前輪主銷後傾角、前輪外傾角、前輪前束、後輪外傾角、及後輪前束等五個參數。的確有些車的後輪是獨立懸架,其外傾角和前束是可以調的,而有些車就如你的原廠講是固定式的。但愛車後輪定位跑掉、產生輪胎的內偏磨,極可能就是懸吊系統或底盤機件有磨損鬆動而離位,破壞了後輪定位的幾何關係。所以建議你儘快回原廠,請他們作底盤及懸吊系統的校正或修理,否則不但會讓後輪吃胎,還會使後輪產生偏推效應。

我記得小時候選購中古腳踏車時,有位熱心的伯伯就教我們要騎車跟在這輛車後面,看它直行時,後輪會不會走與前輪同樣的軌跡,如果發現前後輪行向不一致就不要考慮買了。現在想起來覺得很有道理,如果愛車兩個後輪行駛時,呈外八字的外展或內八字的內縮,那麼其行向就會與兩前輪有差異而產生偏推效應,除了行車不穩、造成前後輪容易磨損之外,還會產生比較耗油以及煞車容易單邊的現象。

後輪外傾角和後輪前束的作用與前輪外傾角和前輪前束是一樣的。如果後車輪是垂直地面、沒有讓它稍微外傾的話,載重後就會引起後輪向內側傾,導致車輪偏磨和軸承等連接件的損壞。如果後輪前束不正確就會加速輪胎磨損,以及發生偏推現象。所以我們一定要定期作輪胎磨損檢查及四輪的定位,千萬別以為前輪定位比較重要,而忽略了後輪定位!

此外,愛車如有下列狀況也要提前作四輪定位:

  1. 高速行駛時,手一離方向盤,車子就會歪一邊
  2. 車子直行時,方向盤不正,或是會左右晃動
  3. 輪胎有外側偏磨或內側偏磨,這就是外傾角或前束跑掉的象徵。

 
→ 汽車保險常識2:汽車強制保險不可不知的事

今天的節目時間我要再來談談汽車強制保險不可不知的事。

案例一:2006年12月初在台南梅嶺發生遊覽車騰空翻覆導致車內旅客21人死亡、24人重傷的大車禍。結果是強制汽車責任保險立即發揮理賠功能;每一位死亡人員都可獲150萬元的理賠保險金,而受傷民眾最高則可獲得20萬元醫療給付。說明了強制險是無人數賠償限制的,也不因年齡不同而有所區別。至於那位殉難的駕駛人,由於強保法第13條的規定賠償只限於「乘客及車外第三人」,就得不到理賠了。再加上他並未投保汽車第三人責任保險的附加駕駛人傷害保險,先不論這位運將是否應為車禍負責,他的家屬是幾乎得不到任何的汽車保險理賠的。而那輛破碎的遊覽車也得不到賠償,因為汽車強制險並不賠財損的部份。

案例二:張三開車載女友出遊,路上因超速過彎失控,撞上路樹,導致兩人皆受重傷,強制險可以理賠嗎?結果是張三的女友可以獲得理賠,張三則不可以。因為這件車禍屬於「一輛車事故」,依強保法現行規定,駕駛人無法申請理賠,但乘客及第三人仍舊可以申請理賠。由本案及上個案例的教訓,如果你想多一分保障,最好加保駕駛人傷害保險的附加險,一旦你駕車出事,也可申請理賠。

案例三:李四的愛車沒有續保強制險,在十字路口闖紅燈撞死了過斑馬線的行人。結果是行人立即可得強制險150萬的理賠,由於李四要負完全的肇事責任,除了刑事責任之外,還要付出巨額的民事賠償,而事後保險公司再向李四追討這筆理賠金,而且李四也收到一張未投保的6000元罰單。在此提醒大家:新車的行照三年才換,在每年新車生日之前,不要忘了看看保險卡的有效日期,一定要去續保強制險,以保障我們的權益。

案例四:王五騎機車外出,在經過十字路口時,不小心撞上另一名機車騎士。兩人都受傷送醫,強制險可以理賠嗎?結果是兩人都可以獲得理賠,這是因為兩人都屬於強保法車外第三人的理賠範圍。

 

 
→ 回答聽眾問題:我到車店看RV新車,業務員特別標榜他們的車子有其他競爭車種所沒有的ASC、TCL兩項配備,請問真的有差嗎?

在一般道路上正常開車是沒有差,但踫到路況不佳或駕駛不當,造成車子失控時,那在行車安全性上就會差很多了!因為ASC車身動態穩定控制系統及TCL車輪防滑控制系統,是設計用來糾正失控的車子,使它回歸正途,並讓駕駛人得以恢復對車子的掌控,都是可以預防車禍的主動安全系統。舉個例子:交流道時,如果車速過快,在匝道的急彎處,車子很容易就會翻覆或衝出車道,尤其是重心高的RV車。這時即使駕駛人技術再好、再有開車經驗,也都只能望車興嘆愛莫能助了。如果車上具備ASC及TCL系統,電腦就會立即對各輪作出動力及煞車力的管控,讓打滑的車輪不再超速,讓偏向的車頭得以反正,可以在千鈞一髮之際化險為夷,救你一命。

另外在溼滑路面與緊急閃躲時,ASC及TCL更可讓駕駛人能夠擁有足夠的操控能力,大大提升了車輛的穩定性與安全。ASC等的車輛穩定控制系統被譽為是自安全帶發明使用以來,第二個最有效拯救人命的汽車安全系統。而美國聯邦政府也已宣佈自2012年起於美國銷售的新車,都要強制配備車身動態穩定控制系統。

現在市售的SUV運動休旅車有別於老式的吉普車,不再是硬梆梆的四輪傳動怪物,除了講究舒適化,有類似小客車的豪華內裝配備之外,還在車上裝置了許多高科技的電子控制系統,一般SUV車大都配備有ABS防止輪胎鎖死煞車系統、EBD電子煞車力分配系統、BAS煞車力道輔助電控系統等等。而更高級的SUV尚加上ASC車身動態穩定控制系統及TCL車輪防滑控制系統等的先進主動式安全系統。我們在買SUV運動休旅車時,除了比較配備及越野性能之外,千萬不要忘了也比較一下其行車安全的性能,因為配備主動性安全的電控系統愈多,對我們的行車安全也才愈有保障。

 
→ 回答聽眾問題:CVT無段變速系統會是未來汽車變速箱的主流嗎?

以往只有1300cc以下的小轎車及速克達摩托車使用CVT無段變速箱,而現在市場上愈來愈多的大型轎車(例如:AUDI A4 3.0、及INFINITI G35)、RV車(例如:LEXUS HYBRIDS)與SUV休旅車(例如:TOYOTA RAV4、NISSAN MURANO)也開始用起CVT無段變速系統了。相較於MT排變速箱和AT自排變速箱,CVT因為可連續“無段”地變換速比,不像手排及自排在升檔時,引擎轉速會掉下來,消除了加速換擋時的頓挫感,可以一氣呵成順暢地加速,同時亦可使引擎始終維持在經濟油耗的轉速範圍,大大地提高了車子的省油性。再加上以往不耐用、維修費用高的缺點,已經克服,因此CVT被業界公認是未來變速系統發展的主流。

CVT無段變速箱中沒有傳統的齒輪組合來作速比的變化,它是利用一條傳動鋼帶套在兩個可以開合、作直徑變更的鋼帶盤上。當連接引擎的主動鋼帶盤直徑變小、連接車輪的被動鋼帶盤直徑變大,就形成低速檔,反過來主動鋼帶盤直徑變大、被動鋼帶盤直徑變小時,就會形成高速檔。只要主動、被動鋼帶盤的直徑連續地變大、變小,就可以提供出無窮的無段變速。那麼鋼帶直徑又是如何可以作變動呢?主要是利用鋼帶盤的開合,它是由左右兩片形成V型槽的,當左右兩片圓盤往外擴展時,V型槽底空間變大,鋼帶就會掉下去,套在盤底的鋼帶直徑就會變小。相對地,當左右兩片圓盤往內推擠時,V型槽底的空間變小,鋼帶就會被擠上來,套在盤上的鋼帶直徑就會變大。

現代化CVT的鋼帶盤直徑、減速比的大小完全由電腦管控。而一些高級的CVT車種,還可自動學習記憶駕駛者的行車習慣,根據路面坡度變化選擇最佳的齒輪比,無論在行車性能及油耗節約上皆可達到最佳精準控制的境界,使駕駛者獲得經濟性及駕馭的樂趣。

也許你會問:既然是無段變速,為什麼有些CVT車設計成6檔變速呢?這主要是為了可以讓駕駛人來作手排的控制以增加駕駛的樂趣,類似手自排一樣。

 
→汽車儀錶介紹:引擎水溫錶之功能及使用常識

水溫錶是現代電腦噴射自排車儀錶板中非常重要的儀錶。它之所以可以運作指示主要依靠溫度感應器,這個感應器所扮演角色要比以前傳統化油器手排車的或手排柴油車的複雜得多。因為電腦噴油系統要靠它才知道引擎是在冷車還是熱車狀態,也才能據以調控正確的噴油量,讓引擎正常的運轉、發揮最佳的性能。愛車在冷車時難以發動,或是冷車很好發動,但熱車後就很難再發動,往往就是溫度感應器所惹的禍,也許是它本身壞掉了,也許是電路導電不良等等。所以水溫錶故障時,不要等閒視之,認為反正感覺引擎尚無過熱現象就不去管它了,要知道它可是會影響愛車電腦噴射系統正常運作的。

另外自排油是需要作循環冷卻的,引擎水溫過高的話,自排油就得不到良好的冷卻,就沒有辦法使自排機件得到良好的潤滑,自排也就容易磨損過度而短命,而過稀的自排油也會使得扭力變換器的傳動效率降低,愛車就會變得無力和耗油。水溫錶也可當作自排油的指標,雖然沒有辦法正確指示自排油溫,但水溫高、自排油溫跟著高,這是一定的。水溫錶指針會告訴我們水溫是否正常?也等於告訴我們自排油溫是否異常?我們可以靠它來監控水溫及自排油的溫度,一旦發現異常,斷然採取維修措施的話,就可以讓引擎及自排得到良好的保護。

水溫過熱到了開鍋狀態,使水箱水都沸騰起來時,還繼續開動車子是很傷引擎的。一則機油溫度過高,會失去其潤滑保護機件的效效。二則引擎過熱會燒壞介在汽缸頭及引擎本體間的汽缸床墊,造成它失去彈性,無法良好密封,這樣汽缸頭也就容易漏氣、漏油、漏水了。

夏天在市區行車,或行駛山區爬坡時,水溫稍微偏高一點,只要指針平穩停著不會繼續往上飆,那是引擎熱負荷大的正常現象,倒不用太擔心。

 
→淺談環保駕駛觀念-停車熄火反怠速

所謂怠速,或者稱為slow,是你不踩油門時,引擎維持正常運轉的最低轉速。而所謂反怠速指的是不讓引擎以怠速長時間來運轉,例如三分鐘或五分鐘。反怠速現在是全世界各先進國家共同推行的環保運動,在日本除了要求你停車不動超過三分鐘必須要將引擎熄火之外,他們還鼓勵開車族在聽等紅燈時將引擎熄火,等綠燈亮了才發動引擎起步。

當然停車熄火,愛車就沒有空調可享受了,那為什麼反怠速會成為全球都推展的運動呢?道理很簡單,那就是地球現在面臨CO2排放過度、造成溫室效應,以及石油使用過度、造成油價飛漲的嚴峻挑戰。為了人類在地球上的永續生存,我們必須攜手共同努力來降低愛車的排氣污染以及節省寶貴的能源。

另外長時間讓愛車引擎以怠速運轉,除了1公升給你0公里的耗油量以及排氣髒、污染空氣之外,還有好多後遺症,例如:1、引擎容易積炭,因為怠速運轉時,汽缸溫度會比較低,而且空氣與燃料的混合比例會調得比較濃,這樣引擎就會燃燒不完全而產生黑炭,污染了活塞、進排氣門、汽缸壁、節氣閥及排氣系統,引擎就會運轉不順及容易發生爆震敲缸。2、燃燒不完全的油氣鑽進油底殼,會去稀釋機油,機油不夠黏,就會失去潤滑、保護引擎機件的功能,引擎也就容易損壞而提早夭折了。3、停車不動時,怠速所產生的CO,容易鑽進車廂,會影響我們的健康及生命安全。

愛車朋友我們開車上路除了要注重安全之外,也請大家不要忘了作環保駕駛,舉手之勞的動作就是反怠速,停車超過三分鐘以上就將引擎熄火,夏天炎熱要吹冷氣,那麼可用間歇式熄火、再發動、再熄火的方式。還有現在很多路口都有紅燈讀秒,大家騎機車時,不妨也可試著在紅燈時間長的大路口熄火停等,待紅燈讀秒還剩3秒時,再發動引擎起步。

 
→回答聽眾問題:我車剛換過煞車皮,結果一踩煞車就會發出吱叫聲,師父說是正常,對嗎?

相信很多人第一次給愛車更換完煞車皮後,共同的感覺。回廠,師父往往都會說是正常的,那是煞車皮金屬含量較高的關係,再磨合一陣子異音問題就會改善。

的確,半金屬的煞車皮是比較容易引發尖叫聲的,因為它摻有金屬成分,而碟盤或煞車鼓也是金屬製成,煞車時,金屬磨擦金屬難免就會發生吱叫聲。換上其他軟性材質煞車皮是可將噪音消除,但它們比較不耐磨、比較短命,煞車力也會比較差一點。

煞車吱叫聲產生的原因是錯綜複雜的;在碟煞方面它來自煞車皮與碟盤、或煞車皮與卡鉗、或卡鉗與其固定裝置之間的振動。而在鼓煞方面它來自煞車皮與煞車鼓、或半月蹄片與其連動裝置之間的振動。修換煞車皮後才有吱叫聲,除了跟煞車皮的材質有關外,與施工疏忽也有絕對的關係;例如:在煞車皮及碟盤的正面留下油污爪痕指紋、沒有修換已經磨損鬆動的零件、以及忘記裝回所有的零件、防震片、彈簧或螺絲等等。

所以愛車可先進廠請師父對煞車作徹底的檢查,看煞車皮是否太髒了?是否變形不平?碟盤是否刮痕太深?煞車鼓內是否粉塵太多?卡鉗是否固定不緊?煞車皮是否裝歪了?是否掉了一些零配件等等。接著再來作以下的一些對策:

1、為了來填補煞車皮與卡鉗之間的間隙,一般原廠都會設置隔片來作減震及隔熱,有的還塗上防震隔音膠,所以可要求師父檢查煞車皮後方的原廠防震片是否還在、是否有變型?是的話,須加裝或換新,並塗上適當的防震隔音膠,這樣就可有效消除煞車吱叫聲。
2、卡鉗是用來推兩片煞車皮去夾緊碟盤的,如果它有磨損或鬆動,就會造成煞車皮夾緊碟盤時的振動和異音。所以可要求師父將卡鉗拆下來檢查固定裝置及油壓活塞區域,並作徹底的清潔及潤滑,如果發現嚴重鏽蝕磨損的話,就須換新了。

 
→如何清理電瓶樁頭?

今天的節目時間我要談的主題是我們自己如何來清理電瓶樁頭?最近我應消保官之請去處理一件火燒車案件,消防局鑑定起火點是在電瓶附近,研判電瓶的正極樁頭是火源,因為他們發現殘存的夾頭上有鉛的凝固圓球粒。我則發表這有兩種可能性:一是外火燒到電瓶,導致燃點低的鉛樁頭熔化;一是正極樁頭上的電線接頭固定不緊,或因腐蝕導致導電不良,當大電流流通時,因電阻過大而產生局部高熱,而熔化了鉛樁頭。

由於電瓶樁頭接觸不良,有可能會導致火燒車,因此我們千萬不要疏忽電瓶的保養!今天先談如何來作電瓶樁頭的清理:

會使愛車電瓶樁頭腐蝕的元兇是電瓶液中的硫酸,引擎一發動,發電機就會對電瓶充電,電瓶中就會產生氫氣泡,一些硫酸成份就會跟著氫氣排出電瓶,尤其是在充電系統出毛病時,例如發電機電壓過大,或充電沒有節制,導致充電過度等等,就會導致有很多硫酸成分跑到電瓶面板上頭來,那麼兩個樁頭就會慘遭毒手而起腐蝕。可能大家都有看過引擎蓋一打開,電瓶樁頭上佈滿了白色粉狀的東西,那就是硫酸腐蝕的成果。以往土法鍊鋼是倒開水去燙掉電瓶樁頭上的白粉,但此法可能會波及引擎室的其他零件,弄得濕濕的。最好是拆下樁頭,再以鹼性除污清潔劑來噴洗鉛樁頭及電線接頭,等到擦拭乾淨後,再它們上面塗上一層薄黃油或凡士林油,最後用扳手將電線接頭在樁頭上緊。為了避免冒出火花,在動電瓶樁頭之前,要將所有車內電器及點火關閉,而且必須先拆負極樁頭,再拆正極樁頭。而在裝回樁頭時,則先裝正極再裝負極。另外如果不確定,最好事先請教原廠,拆裝電瓶樁頭後,是否須作電腦或電器的reset動作,以及一些安全的注意事項。

電瓶已經漲價了,為了延長電瓶及其樁頭的壽命,請大家要注意發電機是否有充電過度的問題,一個簡單的辨別方式就是檢視電瓶水是否會有異常的損耗?有則儘快送修。

 
→如何延長愛車皮椅的使用壽命?

自電腦噴射自排車盛行之後,國人的用車習慣已有重大的改變;過去車主們喜歡為愛車座椅裝上椅套,以防止布面髒損,一些計程車甚至會在椅套外面再加上一層透明塑膠套,以方便整理。而隨著皮椅的流行,現代車主已懂得不再加裝椅套,以維原味本色了。今天我要談的主題就是如何延長愛車皮椅的使用壽命?

最近我買了一雙高統的健行皮鞋,問小姐如何作保養?她反問我你是如何對待身體皮膚的?其實皮椅保養的方式是一致的,那就是清潔及滋潤。陽光、灰塵、雨淋、汗水、飲料、熱源、刮傷是愛車座椅的天敵,要想愛車座椅美觀長壽就要與這些天敵作戰,以下是一些建議,供您參考:

1、坐進車內時,要注意褲袋的鈕扣不要去刮到椅背,手提的包包及東西不要去撞及到座椅,以免留下刮傷。
2、如果天窗或車窗忘記關閉,導致皮椅被雨水淋濕後,切不能進行曝曬或者用吹風機吹乾,只可以用毛巾、紙巾將水分吸乾,再自然陰乾,或用除濕機進行除濕。等完全乾燥後再作清潔滋潤。
3、要為愛車座椅定期,例如幾次洗車後,作一次清潔保養,大賣場及汽車百貨行都有皮椅及絨布椅的專用清潔劑及保養用品;你也可以自己DIY:用乾凈軟毛巾或魔術海綿在溫水中浸泡後,將透明性的香皂適量均勻打在毛巾上,然後輕輕擦拭皮椅。擦拭乾淨後,再用清潔濕毛巾將肥皂成分擦掉即可。原廠在皮椅上已經塗有一層保護膜了,所以大家在作皮椅清潔時,千萬不要用力過度,以免破壞了這層保護膜。
4、打球或上山健行後坐車回家,汗水會弄濕座椅,回到家應立即作座椅的擦拭,以免留下汗臭味,也可避免汗水起腐蝕作用,讓座椅黯然失色。
5、停車時,儘量選擇室內停車場或陰涼處停放,或使用遮陽板或加裝遮陽窗簾,以避免皮椅受到高溫及紫外線的影響而造成變形、褪色或乾裂。而如果避免不了曝曬,則不要忘了補作一些滋潤保養。

 
→如何預防煞車失靈?

汽車煞車失靈的現象可分成三類:
1、完全沒有煞車;2、煞車力不足;3、緊急煞車時,車子偏轉失控。

完全沒有煞車的狀況可能是煞車油管破裂導致油漏光了、也可能是煞車總泵故障造成沒有煞車油壓、也可能是煞車操作過度,造成輪邊煞車總成溫度過高,使煞車皮與碟盤或煞車鼓之間完全失去摩擦力。所以我們平常要注意停車地面上有無大量煞車漏油?是的話就不能貿然開車上路了。煞車總泵失去產生油壓泵浦作用的前兆是煞車踏板似乎沒有阻力,讓你幾乎可以大腳踩到底,而經你作踩放踩放動作也無改善,是的話,就要趕快進廠檢修。輪邊煞車總成溫度過高,大都發生於下長坡,如果沒有降檔、靠引擎阻力來減速,而一直唅著煞車踏板的話,就很容易使煞車溫度增高到失去摩擦力的程度。

煞車力不足的狀況可能是修換煞車皮時換上了材質不良的非正廠的煞車皮,我以為事關行車安全,大家在修煞車時,千萬不要只求省錢,最好換用與新車同樣規格、同樣材質的煞車皮,不但煞車力有保障,煞車時也比較不會發出吱叫聲。煞車力不足的狀況也可能是煞車油中產生氣泡,形成氣阻,使煞車油的流通受到阻礙;它的前兆是煞車軟綿綿的,要踩放踩放煞車踏板之後才會緊。是的話,要儘快進廠請師父作放空氣的動作,來將煞車油中的空氣排放乾淨。煞車力不足的狀況也可能是煞車皮燒焦硬化而降低了摩擦係數;煞車皮會燒焦有可能是你長時間踩煞車過多、或緊急煞車過於頻繁,所以我們開車上路要愛車,不要使用煞車過度。有時手煞車拉得很緊忘記放掉,行車時後輪煞車皮一直頂緊煞車鼓,也會燒焦煞車皮使煞車力下降,所以我們開車起步時,不要忘了看儀錶板的P字型煞車緊告燈是否亮起?是的話,趕快鬆放手煞車或腳踏的駐車煞車。

 
→回答聽眾問題:最近開車上路會感覺到後輪顛得很厲害,回廠檢查說是輪胎變形了,橡膠輪胎怎麼會變形呢?

最近開車上路會感覺到後輪顛得很厲害,回廠檢查說是輪胎變形了,橡膠輪胎怎麼會變形呢?

好,以前我們消基會曾經處理過進口新車輪胎變形抖動的申訴案件,經調查才發現是該車不暢銷,代理商久不去基隆海關提車,車子擺著不動好幾個月,輪胎接地的部份就變得僵硬而失圓不平了。所以充氣輪胎那麼有彈性,還是會變形的。經此教訓,後來聽說廠商只要預計車子會擺久,都會派員去將輪胎移動接地的位置,來減少變形的機會。相信大家也聽說過,如果因出國或受訓,愛車要擺著不用一段長時間,最好將胎壓打飽一點,來減少接地面積以防輪胎變形。

輪胎是多層次的結構,很多輪胎尚在胎紋外層下舖上一層鋼帶,因此輪胎受到猛烈的撞擊,是會造成這些結構層損傷或變形的,嚴重的話,輪胎除了變形的之外,還會因破裂,導致空氣闖入,在隔層中長瘤,車子走起來就會空洞、空洞的。我們開車時是有很多機會會使愛車輪胎遭受猛烈撞擊而變形的,例如:1、在走過坑洞路面時,如果行駛速度過快,輪胎以高速猛力撞擊坑洞,就有可能造成輪胎變形。所以建議大家開車時,要高瞻遠矚,看到前方有大坑洞時,一定要放慢車速,能夠繞過去最好,不能的話,也要以最慢的速度過坑。否則不但有損輪胎,還會傷及愛車的懸吊系統。現在很多社區為了要你減速也都設有隆起路面,有的還蠻尖凸的,我們行經這些障礙時,一定要減低車速慢慢過。2、在路邊停車時,若沒注意靠水泥路邊過近,就會使輪胎去踫撞到、或擠壓到、或擦壓到路邊,力道大或停車時間長就有可能使輪胎變了形。3、長期胎壓過低,輪胎變得軟綿綿的,當然身材容易走樣,所以我一直宣導起碼一個月一次定期檢查胎壓。4、輪胎漏氣之後,仍然勉強行駛很長的距離,輪胎在扭曲擠壓、摩擦生熱之下,就很難倖免於輪胎變形了。

 
→ 回答聽眾問題:最近網路流傳一則影片,強調換裝兩只新輪胎時,一定要裝在後軸,以免造成行車危機,這是真的嗎?

最近網路流傳一則影片,強調換裝兩只新輪胎時,一定要裝在後軸,以免造成行車危機,這是真的嗎?

好,這段影片好像是某大輪胎公司所拍的,強調如果你忘了前後左右輪流調動輪胎,以致造成兩只輪胎磨損過度,或是輪胎撞擊變形,只需要更換兩條輪胎時,不要忘了將兩條新胎裝在後軸,以免發生容易甩尾的行車危險性。電影中用兩輛同型車在濕路上作測試,一輛白色車以兩只新胎裝在後軸,另一輛藍色車則以兩只新胎裝在前軸。結果藍色車由於後輪胎紋較淺,排水功能較差,於是就比胎紋深、排水功能佳的前輪,提早產生浮水效應,在潮濕的彎道作煞車過彎時,立刻就發生甩尾失控打轉的危險狀況。而白色車的舊前輪雖然比後輪提早產生浮水效應,但透過方向盤,駕駛人可以馬上感應到車子運動的變化,而可及早作車頭方向的修正,使車子免於失控。片中還播了一段警車在高速公路上的實際錄影,有一輛車高速越過警車失控衝向路邊,導致翻車破碎,後來證實其兩只前輪是剛換上去的新胎。所以片子結尾再次強調只換裝兩條新輪胎時,一定要裝在後軸,以免造成行車危機。

以上影片的分析和結論合乎汽車運動力學,並有實際測試佐證,講得很有道理。不過它是讓車子處於極端的運動狀況下,例如模擬天雨路滑、高速過彎又猛踩煞車,才會發生甩尾失控現象,在一般正常行車狀況下,應不至於有那麼大的影響。現在大部份的小客車都是採用前輪傳動的,再加上緊急煞車時,重心會移往前輪,加重了前輪與地面的磨損,所以前輪會比後輪磨損得快,如果照這部影片的建議,那前輪將永遠無法使用新胎了。我的建議是:定期例如每隔5000公里,將前後排的輪胎對調,以避免胎紋溝深度的懸殊,並可延長整體輪胎使用壽命,如果發現有兩條輪胎已經磨平了,最好就將四條輪胎一起更換,這樣就沒有以上所講的行車安全顧慮了。

 

接受